“从5月末到现在 ,我们基本每周都会跟肖建海(轩鸿控股实控人)见面谈判。他承诺的都落空了——说要拿自己的房产、商铺等资产进行变现把本金还给我们。但没有看到付诸行动,时间就这么一拖再拖。”今年5月初,轩鸿旗下多只私募产品逾期,且这些产品都是未曾备案的。
轩鸿金融,何许人也?
按照轩鸿控股官网介绍,深圳轩鸿金融控股集团(简称轩鸿控股)成立于2006年,业务涉及产业园区孵化、商业地产运营、物业大宗交易、长租公寓和资产管理等领域。此外,资料显示,轩鸿基金为轩鸿控股旗下私募机构。轩鸿控股董事长肖建海为“85后”
实际控制人公开承认产品逾期
6月3日,肖建海在轩鸿集团官网微信上发布公开信承认,部分产品逾期无法按时兑付,在问题发生之初,未能在沟通机制和解决方式上及时妥善安排,让事态进一步夸大并导致信任危机的爆发。
肖建海表示,目前公司已建立了处置工作组,专门对接投资人和后续资产处置事宜,并成立了投资人验资处统计投资者和金额。
多个产品未备案,多个知名人士为其背书
在无法兑付的产品中,这些产品均号称投向真实底层资产,如位于深圳前海的公寓、坂田的美食城、滨海之窗房产等高档小区、学位房、人才公寓、赎楼基金等实物资产。未兑付的产品共26只,其中23只以有限合伙形式募集,均没有备案。
我们从基金业协会的网站可以查到,轩鸿集团旗下有两个基金管理人,一个是其他类的轩鸿基金,一个是证券类的轩鸿资本,法定代表人都是肖建海。轩鸿资本在协会仅备案过一支产品:“轩鸿恒富成长型私募基金”;轩鸿基金作为管理人在协会备案了五支产品,其中三支产品都是物业并购类。
根据《华夏时报》的消息,轩鸿大多数的基金产品既不备案,也不做工商变更,他们谎称是为了保护投资者的信息安全,其实就是为了自己挪用资金方便。对于这些未备案的产品他们大多承诺11%-12.5%的收益。
据悉,轩鸿还邀请了知名经济学家、退休官员和有社会威望的知名人士站台,再加上其100多名客户经理的卖力营销,很快就可以募集到资金。其客户经理获得的提成是6%到7%,业界平均的提成不超过2%。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销售经理动力十足了。
资金投向何方?
与这些产品均号称投向真实底层资产不同的是,根据深圳经侦的报案书显示,轩鸿除去2016年购买前海世贸三栋商铺外,余下的仅有2018年认购的22套前海嘉里商务公寓,目前这两块资产的产权不知道被肖建海转移到何处,同时大量资金也去向不明。
投资者知道风险在哪里吗?
我们常说“投资有风险”,可是投资者真的知道风险在哪里吗?向投资者承诺收益,私募产品没有备案,资金投向不清,且未见到实际的投资项目。可以说,这三条是十分明显风险点,为什么没有人去注意呢?
PE法智认为,当你打算投资一款金融产品的时候,你一定要对该产品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千万不要因为台上站了几个知名人士和对方说的好就盲目投资,因为即便你真的敢投资,但是爆雷之后,对方真的敢卷钱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