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34亿!写在诺亚财富踩雷之后!

导读
7月8日晚,诺亚财富发布公告称,旗下上海歌斐资产管理公司的信贷基金为承兴国际控股相关第三方公司提供供应链融资,总金额为34亿元人民币,承兴国际控股实际控制人罗静近期因涉嫌欺诈活动被中国警方刑事拘留。

从商界木兰被刑拘开始
7月5日午间,博信股份公告称,江苏博信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于2019年7月5日收到《上海市公安局杨浦分局拘留证》,公司实际控制人兼董事长罗静女士,董事兼财务总监姜绍阳先生分别于2019年6月20日、2019年6月25日被上海市公安局杨浦分局刑事拘留。罗静同时也是是承兴国际创始人,而姜绍阳同时是承兴国际的高管。

△承兴国际控股、博信股份和CamsingHealthcare(BAC)实际控制人罗静

被刑事拘留的博信股份董事长罗静素有“商界木兰”之称,连续入选2017年、2018年商界木兰精英30强。

公开资料显示,1996年,罗静创办承兴国际集团,目前该集团为集泛娱乐、智能硬件、大健康三大产业为一体的综合性集团。拥有香港主板上市公司承兴国际控股、A股上市公司博信股份和新加坡主板上市公司Camsing Healthcare。

连锁反应 诺亚宣布旗下基金踩雷

诺亚财富旗下的上海歌斐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歌斐资产”),发行的产品正是为承兴国际控股相关公司提供了供应链融资,总金额为34亿元人民币。

据汪静波在内部信中说,从发现风险到今天,公司做了以下6件事:增加了上市公司股票质押并查封了上市公司的股票;查封了相关银行账户;发出催款函,要求付款方根据债转协议履行还款义务;并启动对该基金投资人的合规的信息披露公告;就已经到期的基金,对相关方提起了刑事和司法诉讼;向行业协会与监管单位进行备案。


诺亚财富并非第一次踩雷,曾被质疑敷衍尽调
2018年,诺亚财富旗下歌斐资产即“踩雷”辉山乳业。自从浑水发布辉山乳业沽空报告,尤其是公布辉山乳业购买国外苜蓿草照片,戳穿辉山乳业虚假宣传、夸大利润的假“面具”后,辉山乳业陷入债务危机,歌斐资产明知基金受让的基础资产系辽宁辉山乳业集团(沈阳)有限公司(简称辉山集团)对辉山乳业(中国)有限公司(简称辉山中国)的借款债权,却在基金合同中披露为应收账款债权。根据投资者获得的辉山乳业关联公司的借款协议和歌斐资产签署的应收帐款转让合同,歌斐资产涉嫌将借款债权以应收帐款债权明目售卖,应收账款债权与关联企业借款债权存在极大的风险差异,企业应收帐款债权通常包含多个债权人,大面积违约风险低,风险较分散。因此,投资人质疑歌斐资产在事前尽调“走过场”、风控措施缺失、未履行谨慎勤勉义务。投资者质疑歌斐资产在筛选投资标的时存在违规情形,投资者随后向江苏证监局投诉。

2018年7月,歌斐资产因辉山乳业项目等没有履行“诚实信用义务”及“审慎勤勉义务”,被证监会江苏证监局出具警示函,责令整改。

承兴国际伪造合同,京东躺枪
据诺亚财富创始人汪静波的内部信,称目前与承兴相关的基金,确实发生了风险,同时提及承兴国际与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的应收账款债权供应链融资。

针对这一说法,京东表示这个事情和京东完全无关,“我们非常震惊,并且已经配合受害公司进行了报案。” 京东方面称,承兴国际控股是京东的普通供应商,与京东有一定的业务。在京东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承兴涉嫌伪造与京东等公司的合同进行诈骗,歌斐在被诈骗的过程中至始至终没有通过任何方式和京东进行合同真实性的验证,暴露了其自身在合规和风险管控上存在重大缺陷。

真的只是融资方的伪造责任吗?
基于应收账款融资的供应链金融风控措施要求“商品流、信息流、资金流”合一,只要其中出现“三流不匹配”的状况,机构就会怀疑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可能存在“猫腻”。但是如果融资方熟知上述风控要点,又通过多次合作彼此取得信任,再加上有京东这样的大企业应收账款做“底层资产”,难免会使得投资机构对其好感大增。

但是我们想说的是,不管有过多少次业务往来,也不管融资方的“底层资产”多么优秀,以及有多少过往成功案例,投资机构都应该对融资方做详尽充分的尽职调查。

△承兴(CAMSING)在京东的旗舰店

上图为承兴国际的京东旗舰店,从该旗舰店的页面上我们不难发现,该旗舰店出售中的商品总共23件,最贵的单品799元,且该店铺的销量并不是十分火爆。当我们再综合根据承兴控股(02662.HK)年报以及其在京东的店铺销售表现,我们很难想象这样一家企业会与京东产生34亿的应收账款。

对于如此明显的问题,投资机构不应与债务人方面做确认吗?如果对于如此巨大的资金的投资方向都这么随意的话,那其内部的风控机制是需要深刻反思和检查的。
相关律师

律所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曙光西里甲六号院时间国际H座(8号楼)北区18层

邮箱地址

tigood@tigood.com.cn

联系电话

010-57165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