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江苏兴佳利业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佳利业”)召集投资人会议,宣布超17亿元资金尚未兑付,而账上现金只剩下1亿多元。除去托管资金外,实际可用资金只剩2600万元左右,这也意味着上千名投资者很可能血本无归。
从出问题到爆雷,这绝对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2016年7月27日,兴佳利业就曾因为在公开场所放置海报及在公司网站宣传、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等情形,被江苏证监局采取出具警示函行政监管措施。

△2016年7月27日,兴佳利业被江苏证监局采取出具警示函行政监管措施。
投资者直接打款至公司账户,合格投资者仅27%
江苏证监局通过查询兴佳利业的银行账户资金流水,发现大量自然人直接打款到兴佳利业账户。其中在2016年7月,有44个自然人汇款至兴佳利业账户,数额10万元到650万元不等,打款的备注均为购买私募产品。从2015年1月到2017年10月,兴佳利业其中一个银行账户内汇集的资金就高达7.9亿元。值得关注的是,打款到兴佳利业账户的自然人都备注了“购买私募基金产品”,但他们并非相关私募基金备案投资者。
根据投资者维权群数据初步统计显示:100万元以上的合格投资者达403人,小于100万元的投资人达1090人,合格投资人占比仅27%,兴佳利业甚至到福利院向孤寡老人“送温暖”推销产品。
资金到账后分发多个账户,去向不明
和所有的非法集资一样,这些打着私募基金旗号非法获得的财产,多半用于个人挥霍和成本支出,据了解,兴佳利业账户里的小部分用于支付公司运营成本,其余大部分转到施玉霞的个人账户,然后又拆成多笔进行分发,在2016年1月15日,她将225万元打给了592个人。
检察院已批准逮捕
南京警方3月11日在短信回复投资者时表示,“案件以合同诈骗立案,建邺分局以施玉明同时涉嫌合同诈骗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向建邺区人民检察院提请逮捕,建邺区人民检察院依据现有证据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批准逮捕,后期公安侦查方向依然是涉嫌诈骗。”
3月22日,当有记者前往兴佳利业总部探访时发现,该公司已经被南京市公安局建邺分局查封。记者随后拨打实控人施玉明的手机,显示无法接通。
17亿带来哪些教训?
在此案中,投资额超千万的有数十人,投资超五百万的也不在少数,那么土豪们真的可以有钱任性吗?
实则不然,我们在投资私募基金时,还是要遵循以下规则:
1 ,既然是私募,那就不可以公开宣传,像本案中的兴佳利业在2016年就已经因公开宣传而被行政监管,这个监管其实应该给大家一个警示。让大家去慎重考虑,因为有的私募违规公开宣传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多收钱。
2,看项目是否真实,私募基金都是基于投资项目的,有的还是为客户量身打造的项目, 是否存在真实合法的项目,是私募是否安全一个重要因素,作为投资者不能盲目听从销售人员宣传,应该去认真的研究调查一下,再做投入。
3,看是否承诺收益,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不得向投资者承诺投资本金不受损失或者承诺最低收益。如果他承诺了最低收益,那么这毫无疑问是违规的,这样的私募基金也就不要考虑了。
4,看是否拆分基金份额,由于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的门槛是100万,很多人没钱想投资,就在销售人员的鼓动下多人一起合买,这种操作看似分担了风险,减少了自己的资金量,但其实是加大了自身的风险。协会之所以把投资门槛定为一百万,就是考虑了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
5,选择合法基金销售机构,我们在3月29日的文章里推送过,选择合法基金销售机构是你防雷的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