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观察:聚焦央行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

导读

2019年8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2019〕第15号(以下简称《15号公告》),决定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贷款利率定价方式的转变,将深刻影响到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体系盈利模式与竞争格局的变化。

什么是LPR?

贷款基础利率(Loan Prime Rate,简称LPR)是商业银行对其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其他贷款利率可在此基础上加减点生成。贷款基础利率的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是在报价行自主报出本行贷款基础利率的基础上,指定发布人对报价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形成报价行的贷款基础利率报价平均利率并对外予以公布。

《15号公告》颁布前后的LPR变化

在《15号公告》颁布之前,LPR的报价基础是“本行贷款基础利率”,而“本行贷款基础利率”多数又为锚定央行的贷款基准利率而确定。

新的LPR由各报价行于每月20日(遇节假日顺延)9时前,以0.05个百分点为步长,向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提交报价,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按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算术平均,向0.05%的整数倍就近取整计算得出LPR,于当日9时30分公布,公众可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和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查询。

《15号公告》颁布后的新LPR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20日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1年期LPR为4.25%,相较此前1年期LPR的4.31%小幅下降,符合市场预期;5年期以上LPR为4.85%。对于备受关注的房贷利率变化,央行官员在20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发布会上表示,房贷利率由参考基准利率变为参考LPR,最后的贷款利率水平要保持基本稳定,“房贷的利率不下降”。

利率双轨与利率并轨

所谓利率双轨,是指当前我国存在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为代表的货币市场利率与以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并行的两条轨道。

我国利率市场化始于96年,到99年基本实现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和债券利率的市场化。随后,央行开始培育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07年正式推出SHIBOR,成为我国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之一。

以“利率并轨”疏通货币传导。去年以来,货币政策边际转松,货币利率处于利率下限附近,但对贷款利率的传导却较为有限,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利率“两轨并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亟待疏通。从央行表态来看,推进利率并轨,当前的重点是培育市场化的贷款定价机制,贷款基准利率或已不重要,贷款基础利率(LPR)将取而代之。从各国经验来看,LPR都扮演了贷款利率从官方管制到完全市场化的过渡角色。

LPR推进后的相关影响

贷款

新LPR每个月都有可能变化,因此对于挂钩LPR的贷款来说,每次重置利息的时候,都有可能发生利率的变化。因此,市场对于LPR走势的关注,以及对挂钩LPR的利率掉期的关注,将远超过此前挂钩基准贷款利率的时代。

债券市场

LPR的实施,预计会开启一段利率下行空间;后续也存在下调MLF操作利率、进一步引导利率下行的可能,估计会继续利多利率下行,对债市而言,维持10年期国债收益率2.8%至3.2%的判断,随着利率并轨的进一步落地,预测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将继续向2.8%靠近。

完善LPR形成机制能否降低实际利率?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的回答,通过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可以起到运用市场化改革办法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效果。

目前,前期市场利率整体下行幅度较大,LPR形成机制完善后,将对市场利率的下降予以更多反映。新的LPR实施后,银行将难以再协同设定贷款利率的隐性下限,因此打破隐性下限可促使贷款利率下行。同时,监管部门和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将对银行进行监督,企业可以举报银行协同设定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的行为。

在政策管理上,明确要求各银行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LPR定价,并在浮动利率贷款合同中采用LPR作为定价基准。但是,存量贷款仍按原合同约定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将把银行的LPR应用情况及贷款利率竞争行为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督促各银行运用LPR定价。

我们的观察:

《15号公告》下新的LPR的实施,会开启一段利率下行的空间和趋势,LPR也是推动银行贷款利率逐渐市场化的有效工具。预计在未来,固定和浮动利率的贷款都会非常丰富,银行的存贷利差将进一步缩小,LPR自己最终会和SHIBOR以及债券利率联动,LPR掉期也会非常活跃。

相关律师

律所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曙光西里甲六号院时间国际H座(8号楼)北区18层

邮箱地址

tigood@tigood.com.cn

联系电话

010-57165265